小米粉 大产业
这就是柳州
柳州是广西第二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生态工业城市,有着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誉。工业比例在广西首位,占广西总工业1/4。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螺蛳粉的起源
柳州的螺蛳粉,闻名遐迩,中国独一无二。螺蛳粉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吃后常使人大汗淋漓,但又因有奇特鲜美的螺蛳汤,使你欲罢不能,吃一想二。
柳州盛产螺蛳,也爱吃螺蛳。柳州人吃螺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柳州人一回到家乡都是在第一时间找一碗螺蛳粉大快朵颐,以解乡思。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历史较短,但嗍螺和米粉在柳州传承悠久。"距今约2万年前,居住在白莲洞的'柳江人'就开始捕捞螺类食用,并学会用火,现在白莲洞遗址内还留下当时原始人'火烧石螺'的遗迹。"传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遂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雏形。
螺蛳粉的味美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这汤料是由螺蛳肉、三奈、八角、肉桂、丁香、辣椒等13种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配制而成的一种调味品。至于13种香料放多少又有严格的比例。
风景美食地图
以工业化思维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是根本。柳州市充分发挥老工业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将工业的理念和要求融入螺蛳粉发展全过程,着力推进螺蛳粉产品标准化生产、企业集聚化发展、质量全流程监管,扎实做好螺蛳粉补链强链延链各项工作,推动螺蛳粉生产向工业化、规模化转变,让原先不易保存储运的美食走向全国各地,奠定了“小米粉成就大产业”的基础。实践表明,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蕴含着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等丰富内涵,有利于突破传统地方特色产业小规模分散化、竞争力弱等瓶颈,引导传统产业由“小作坊”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变,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这启示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谋划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强化政策措施精准性,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运用现代制造业的先进手段和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市场需求,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加快优化升级。
柳州螺蛳粉产业园的发展
“握指成拳补链成群”;聚焦螺蛳粉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独木难支,众志成城”。为了让螺蛳粉这个幼小的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存活下来、壮大起来,柳州市坚持把组团发展、集聚发展作为关键抓手,推动螺蛳粉产业、供应链各环节要素集聚,促进生产现代化、产业规模化,构建以螺蛳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一是推进螺蛳粉企业集群化发展。
建成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柳南区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柳州螺蛳粉电商产业园等3个产业集聚区,推动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包装、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已有100多家螺蛳粉生产及配套企业入驻。二是打造原材料种养基地。引导周边县区大力发展竹笋、螺蛳、豆角、大米、木耳等种植养殖,规模达到50多万亩,在融安、融水、三江等县份建成一批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保障了优质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三是推动“螺蛳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螺蛳粉小镇,推动形成集现代农业、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螺蛳粉产业化联合体,以螺蛳粉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户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搭建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通过基地、合作社这些平台分享更多经济发展成果,形成以“螺蛳粉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新路径,带动20万名农村人口参与螺蛳粉原料种养殖,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2.8万贫困人口脱贫。2020 年袋装柳州螺蛳粉实现销售收入“三个百亿”,创造就业岗位30万多个,“小米粉”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