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柳州扶贫公共服务小组2019年度工作简报——第8期

  发布日期: 2020-02-17 11:25   

导读:

☆融水县:789名贫困群众获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

☆阳和工业新区:先富带动后富

☆融水县:抓好“双认定”助推当地农民工就业创业


789名贫困群众获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

2019年,融水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政策文件,早部署、早谋划、早落实,乡村公益岗位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融水县共有789名贫困群众获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为全县实现就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统计,截至11月底,融水县累计开发柳州市乡村公益性岗位219个,拨付岗位补贴235.82万元,拨付商业保险补贴2.256万元;累计开发自治区扶贫公益性岗位570人,拨付岗位补贴254.50万元,拨付商业保险补贴32.58万元。

目前,融水县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居柳州各县区首位。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为全县789户难以或无法实现转移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下一步,融水县将强力持续推进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同时健全柳州市乡村公益性岗位和区扶贫公益性岗位管理机制,防止冒领、空岗、挂岗、失职渎职等现象发生。

(融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邓玲玲供稿)


先富带动后富——阳和工业新区举办务工(致富)带头人培训班

12月12日上午9:00,由新区人社局主办,柳州市振华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的2019年务工(致富)带头人培训在阳和管委第二会议室开班,新区31位务工(致富)带头人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紧扣“能力培训、孵化创业、带动增收”三大环节,是落实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的重要举措。参培对象涉及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村两委干部、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以及其他企业代表等31名带头吸纳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中坚力量。培训的课程涵盖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劳务输出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小微企业主必备的创业能力、新创企业必备的管理及专业技能等实用课程。

此次务工(致富)带头人培训,旨在培养新区外出务工带头人的宣传发动能力、实际组织能力、引领就业创业致富能力、掌握劳务协作谈判知识及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等,大大鼓励了新区外出务工带头人组织本村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承揽各类工程或开发创业项目的积极性。

(阳和工业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稿)


融水县抓好“双认定”助推当地农民工就业创业

2019年来,融水县认真落实区市就业创业政策文件,以农村贫困劳动力为就业创业工作重点,通过抓好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就业扶贫车间认定“双认定”工作,有效激发农民工就业创业内生动力,助力当地农民工就业创业。

一是抓好就业扶贫车间认定工作。融水县立足农村劳动力资源多、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妇女儿童多的“三多”特点,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在全县20个乡镇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帮助大批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农村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全县认定就业扶贫车间36家,其中:种养类16家,工厂加工类16家,居家生产类1家,乡村旅游类3家。共吸纳农村劳动力22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03人。据统计,扶贫车间就业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2000元左右,扶贫车间的认定,带动了40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实现脱贫摘帽。

二是抓好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工作。为更好的推进本地农民工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融水县积极做好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工作,支持有热情、有能力、有规划的农民工创业实体通过政府部门认定成为创业孵化基地。目前,融水县共认定创业孵化基地8家,其中农民企业6家。孵化基地总孵化面积达58497.6㎡,驻企业达235个,带动就业人数为779人,其中农村人口188人。今年来,共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场地水电补贴219.40万元。创业孵化基地的认定,既帮扶和孵化了小微企业,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更在全县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氛围,有效激发了本县农民工尤其是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社会效应。

据悉,融水县“双认定”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实效。在今年11月份举办的首届广西农民工创业大赛决赛上,作为融水县就业扶贫车间的广西柳州市秋野家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决赛中一举夺魁,赢获成长组一等奖斩获10万元奖金;作为融水县创业孵化基地的广西融水县灵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在决赛中大放光彩,赢获初创组二等奖斩获3万元奖金。

(融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邓玲玲、覃芳 供稿)